今年前三季度,无论是从区域分布、周期演变趋势还是供需结构上看,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均在增大,经济增速逐季放缓。美元指数强势突破110关口,多国长短期国债收益率出现倒挂,部分新兴经济体主权债务风险上升。中国银行研究院于9月28日公布的《2022年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预测,随着主要国家尤其是美国货币政策紧缩和需求回落,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逐渐接近衰退临界点。虽然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不过仍远高于新冠疫情前水平。全球利率中枢趋势性抬升,美元欧元离岸流动性收紧,国际金融市场仍将维持震荡状态。
《报告》认为,由于当前新冠疫情、地缘冲突、能源短缺、通胀高企、货币政策紧缩、需求回落等多重因素相互叠加,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断减弱。2022年8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和服务业PMI指数分别为50.3%和49.2%,分别较年内高点回落3.4和4.8个百分点,显示增长形势明显恶化。这一趋势可以从空间、时间、结构等维度深入观察。
从空间维度看,发达和新兴经济体均面临下行风险,欧美地区衰退风险更大。为遏制通胀上行,美联储连续多次大幅加息,对美国居民家庭消费和企业投资带来较大压力,2022年上半年美国已陷入技术性衰退,未来可能向全面衰退转化。欧元区面临的衰退压力大于美国,可能于四季度率先陷入衰退。受能源短缺因素影响,欧元区通胀形势更加顽固,尽管欧央行采取了一次加息75个基点的强力紧缩举措,但通胀指数未现回落迹象。能源短缺对欧元区工业生产带来较大冲击,抬高制造业生产成本,不少企业被迫减产或停产,欧元区经济“火车头”德国的玻璃制造、钢铁、化工以及汽车工业产出减少。预计发达经济体四季度GDP同比增速为1.2%,较三季度下降0.5个百分点,全年GDP增长2.3%左右,较2021年下降3个百分点。2022年新兴经济体增长势头同样减弱,经济增速明显低于2021年,不过整体表现好于发达经济体,虽然二季度同比增速明显回落,但三、四季度将略有回升。预计2023年二季度后,新兴经济体将逐渐恢复增长动力,同比增速将接近2021年下半年,反弹力度强于发达经济体。
从时间维度看,疫情暴发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经历了“衰退—复苏—萧条或二度衰退”的经济周期轮回过程。部分主要经济体经济“滞胀”特点显现,即“经济增速放缓,通胀继续走高”;预计今年四季度,在主要经济体加快收紧货币政策和需求回落等因素影响下,经济复苏形势将向“经济增速放缓,通胀逐渐回落”趋势转变。2023年二季度开始,新兴经济体将率先转向“经济增速加快,通胀持续回落”的特点。
从结构维度看,全球经济面临供给和需求双重制约,但供给冲击有所弱化,需求冲击加大。供给层面,全球供应链压力有所缓解,不过供应链瓶颈仍然存在;需求层面,内需和外需面临的负面冲击均在加大。内需方面,当前各经济体普遍面临疫情、通胀和货币紧缩冲击,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加大。外需方面,预计国际贸易增速将触顶回落,全球投资将持续低迷。
(文章转自《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