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30多年来,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区域经济增长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对国家级经开区发展作出相关要求:鼓励地方人民政府对有条件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产业集群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予以支持,打造品牌化招商引资平台。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提供专业化、全流程服务,着力培育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链核心企业。在确有发展需要且符合条件的中西部地区优先增设一批综合保税区。切实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审批不出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创新完善企业服务体系,构建一流营商环境。
“这是对国家级经开区提出的新要求。”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介绍说,2018年,219家国家级经开区实际利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金额513亿美元,同比增长5.5%,占全国的20.4%;实现进出口总额6.2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0.8%,占全国的20.3%。2019年以来,国家级经开区仍然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在稳外资、稳外贸,进而在稳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家级经开区以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事中事后监管、机构及人事制度改革等为主线,深入开展体制机制改革试点试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管理体制“顺”、行政审批“简”、发展环境“优”的成效初显。
在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张威看来,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服务体系、构建一流营商环境一方面要从完善自身制度建设入手,优化职能结构,优化主体管理机制,优化绩效激励机制,为国家级经开区深化改革进行机制“松绑”和制度“激励”;另一方面要深入对标和学习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的实质,在符合自身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充分借鉴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特别是在放宽市场准入、优化外汇管理、提高通关效率等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级经开区的创新发展。
目前,国家级经开区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已形成了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具备培育产业集群的基础。国家级经开区建设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可以汇聚高端制造、高效服务、高级人才,有效整合产业资源,进一步提高支柱产业对区域发展的贡献率,最终构建以高端制造业为基础、智慧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出品牌化招商引资平台。
张威认为,推动经开区逐步构建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首先要强调产业体系的高端化,通过加快引进先进制造业企业、专业化“小巨人”企业、关键零部件和中间品制造企业,创建数字产业创新中心、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等方式,推动经开区产业体系转型升级,抢占产业高端和前沿领域。其次是促进产业体系的服务化,既要支持区内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也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再次要强调产业体系的创新性,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最后要关注产业体系的绿色化,推动国家级经开区的绿色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