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是传统消费旺季,“十一”假期更是居民消费的高峰期。今年国庆假期超4亿人次出游,本地游、周边游仍是居民出行首选,露营体验刷屏朋友圈。与此同时,在促消费政策推动下,餐饮、电影市场消费热度回升,百姓“逛、买、吃、玩”的消费需求得到释放,消费活力不断涌现。
旅游消费回暖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国庆7天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2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872.1亿元。
本地游、周边游仍是广大居民出行首选。携程报告显示,国庆7天假期,本地游、周边游订单占比达65%,本地周边人均旅游花费比去年国庆期间增长近30%。飞猪平台数据亦显示,国庆期间,周边游订单量比春节期间增长超过80%。
国庆假期,李女士一家选择了周边游。“我们去了有‘京郊小瑞士’之称的金海湖,那里既可观山又可赏湖,景色秀丽。此外,我们还去了碧波岛,岛上有大片绿地,草地养护得也很好,可以体验骑马、打高尔夫球、垂钓、射箭等项目,环湖徒步也不错。”李女士告诉国际商报记者,他们10月1日在岛上畅玩一天后,晚上租住在帐篷里,“在金海湖湖区周围,像我们这样的露营游客真不少,租一顶帐篷,白天带孩子闲聊嬉戏,夜枕流水听虫鸣,感觉特别棒”。
记者注意到,今年国庆假期,在周边游带动下,露营火爆“出圈”。多个旅游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露营旅游订单量同比大增。以飞猪平台发布的数据为例,国庆假期,露营订单量比节前增长1.3倍,“露营+飞盘”“露营+骑行”“露营+烧烤”“露营+自然写生”“露营+昆虫探秘”等个性化玩法颇受欢迎。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研究员关利欣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随着中国消费结构升级持续深入、年轻消费群体成为主力、市场供给不断优化,以开放空间、户外体验、灵活多样、社交娱乐等为特点的露营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国庆假期,周边游、微度假、郊野户外运动等需求集中释放,进一步带动旅游市场结构调整,露营等短途旅游成为居民首选。
餐饮消费火热
9月29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商务部持续推进“2022国际消费季”活动,各地也将结合当地特色推出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消费促进活动。今年的重阳节恰逢国庆假期,“往年重阳节基本都在工作日,我们只能打电话问候一下父母,今年正好赶上了假期,我们陪老人一起过的节”。10月4日,家住北京市昌平区的子歌陪着父母在附近的护国寺小吃店里品尝了重阳节特色小吃。
某糕团店工作人员告诉国际商报记者:“今年店里推出的八宝重阳糕、老式重阳糕、松糕等新品受到消费者欢迎,尤其在重阳节前后几天销量都不错,超过去年同期。”
与上述特色小吃店一样,国庆假期多地餐饮店重现排队长龙,成为餐饮消费火热的缩影。美团数据显示,假期前5天到店餐饮订单量比“五一”假期增长47%。本地优质供给助推餐饮消费持续升温,大众点评必吃榜的订单量增长119%。
休闲消费升温
结束聚餐后,大多数人会选择继续游玩,看电影就是休闲放松的重要选项之一。据了解,今年国庆档共定档7部新片,其中主旋律电影挑起大梁,包括讲述中国撤侨故事的《万里归途》、向新中国钢铁工业开拓者致敬的《钢铁意志》,以及讲述“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全力以赴”的《平凡英雄》等。数据显示,截至10月7日9时44分,2022年国庆档(10月1日-10月7日)总票房(含预售)突破14亿元,电影市场保持回暖趋势。
此外,国庆假期,夜游、夜购、夜食、夜娱等夜间消费活动持续火热,点亮夜间消费新业态。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全国夜间消费规模占比达46.7%,比去年同期上涨1.7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是“夜间游玩”搜索热度最高的五座城市。
“在国庆假期与各地促消费活动叠加效应的影响下,文化、旅游、餐饮等服务消费需求增加,消费市场活力增强。”关利欣表示,未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不仅需要鼓励市场主体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各类产品和服务升级,创造更多的有效供给,也需要优化消费基础设施,完善多元化消费场景,打造放心消费环境,更好释放消费市场潜力。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