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降息大动作!美联储3月3日宣布降息50个基点,联邦基金目标利率降至1.00%~1.25%,同时超额准备金利率(IORE)下调50个基点至1.1%。美联储声明称,美国经济基本面依然强劲,但新冠病毒给经济活动带来了持续风险。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赵雪情分析指出,新冠疫情的冲击,令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外部约束减弱,中国货币政策或将由稳健进入宽松;全球将开启新一轮降息潮。
美联储降息符合预期,但较以往操作有所不同。一是更早,较议息会议提前两周,可谓突袭式行动;二是幅度更大,并非过去25个基点的小步调整,而是50个基点的大步跳跃。如此紧急降息,在美联储历史上并不多见,堪比2001年9·11事件以及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时的政策操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着美国面临的潜在风险与美联储面临的巨大压力。
疫情冲击催生紧急行动,但美联储政策效果总体有限。此次美降息操作当属形势所迫。
首先,新冠疫情冲击令美股由盛转衰。此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QE等非常规货币政策不断推出,全球资本推升美股创历史最长牛市纪录。在疲弱的实体基础上,投资者“击鼓传花”,市场情绪本就敏感脆弱,疫情风险削减企业盈利前景与经济基本面预期,致使美股剧烈震荡。上周全球和美国股市经历了2008年以来最糟糕的一周,美国三大股指均下跌10%以上,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历史上首次破1,市场恐慌情绪浓厚,及时启动降息成为避免继续断崖式下跌和再次出现金融危机的必要手段。
其次,疫情蔓延态势致美国经济雪上加霜。除消费以外的制造、投资数据表现持续低迷,美债利率数次倒挂,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将加剧美国经济下行风险,严重打击美国本土的零售、餐饮、物流、影视和交通等行业,同时面临全球增速放缓、价值链供应中断的外部冲击。
此外,疫情、选情相互叠加,进一步促动美联储降息。一方面,特朗普多次炮轰并施压美联储降息,即使在本轮降息后依然呼吁“让宽松和降息来得更猛烈些”。另一方面,此轮降息当天美国14个州举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初选(超级星期二)。因此,面临政治施压及政局不确定性,美联储也存在提前降息的动机。
目前看来,此轮美联储紧急降息对经济金融有一定支撑作用,但效果总体有限。美国经济存在长期问题,并非短期金融危机,大幅降息无法解决;此外,美股与实体长期背离,本就存在调整的必然性,紧急降息带来流动性,但令市场更加“如临大敌”,加剧恐慌情绪,这也是美联储宣布降息后美股先升后跌的主要原因。
全球多国央行跟随托底,国际金融市场再度迎来动荡期。近期,海外新冠疫情升级,多国确诊病例攀升,国际组织纷纷下调全球增长预期。OECD对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由去年底的2.9%下调至2.5%,一季度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如果疫情在亚太、欧洲、北美进一步蔓延,全球经济增速将降至1.5%,为疫情暴发前预测值的一半。考虑到对经济信心、金融市场、供应链等影响,全球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大宗商品出口国和贸易依存度高的国家均将受到冲击。
澳大利亚央行3月3日宣布降息25个基点,打响全球央行维稳第一枪,马来西亚央行将基准利率下调至2010年以来最低水平。随后,美联储大幅降息50个基点,中国香港、沙特、阿联酋等地监管当局纷纷跟随操作,在新冠疫情威胁下开启全球新一轮紧急降息潮。
尽管低利率乃至负利率具有长期负面效应,并非万能灵药,但在短期内确乎一种维稳选择,也是与财政、公共卫生等政策配合的措施。当然,经历一轮非常规操作,当前全球货币政策空间已然有限,例如欧洲央行政策利率已深陷历史最低水平-0.5%,未来货币政策走向还要取决于疫情演进及控制情况。
在可见的一个时期,全球经济走弱,货币政策陷入极低利率乃至负利率,将加大市场避险情绪,美元指数、黄金、股市、大宗商品、债券等金融市场价格将剧烈震荡。企业和投资者需更加关注金融市场波动,采用更多金融衍生工具和保险产品来规避风险。
外部约束减弱,中国货币政策或将由稳健进入宽松。从国内来说,经济增长压力加大,PMI指数降至历史低点,在海外纷纷降息背景下,无需过多考虑汇率贬值和跨境资本流动的问题,货币政策操作重心可更多关注国内经济增长。从国际来说,面对全球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各国央行携手应对,合力承担国际责任,稳定全球金融市场。从时点来看,3月份可考虑先行降准,4月份进一步降息。受停工停产影响,当前国内物价指数较高,货币政策并不具备大规模宽松的条件,可以通过加大全面或定向降准力度,引导LPR利率下行等方式,向市场释放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支持企业复工复产。4月份随着市场供给恢复,物价平稳,可考虑进一步采取降息手段,刺激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