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来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三明市委员会!

政策“及时雨”为消费恢复添动力

更新时间:2020/4/16 浏览量: 1295

当前,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我国经济社会秩序也在加快恢复,居民消费热度逐步回升。在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组合拳作用下,无论是线上消费还是线下实体商铺,都为带动消费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多个领域消费效果明显。

促消费政策惠及多行业

为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近期23个部门联合提出19条举措促进消费扩容提质,一些地方减免部分税费,开展“消费促进月”活动,还有一些商家组织促销活动,全力助推消费动能释放。

商务部研究院服贸所副研究员高宝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大范围发放消费券能够迅速激活因疫情的发生被压制的餐饮、旅游、住宿、零售、图书等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尽快回补。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辽宁、浙江、湖南、河北、广西、四川等地以及南京、杭州、青岛、宁波、深圳等城市陆续推出了向民众发放消费券的举措。有数据显示,截至4月初,全国各地累计消费券投放总额已超过50亿元。

“另一方面,随着鼓励汽车消费政策的落地,汽车消费有望迎来增长。”高宝华提到,3月23日,商务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卫健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复工营业的通知》,提出要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3条鼓励汽车消费的税费减免政策,即延长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2年、以奖代补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和削减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增值税。此外,广东、湖南、江西、浙江、吉林、河北、重庆等地也出台政策促进汽车消费。上述政策的落实将有力推动汽车消费增长。

谈到汽车消费,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从世界银行2019年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73辆,与美国等国家相比,我国汽车消费仍然有较大的空间。近期多地放宽汽车限购,包括延长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与免征购置税政策、支持老旧车型更新换代和下调二手车经销增值税等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都有利于进一步激发汽车消费市场的潜力。

此外,跨境电商也从政策中获益匪浅。关利欣说,疫情的发生使进出口贸易受阻,传统外贸受到较大影响。近期,国务院决定新设46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将增至10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的设立有利于推动政策红利释放,发挥新业态引导作用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更好应对疫情造成的冲击。

新消费增长极加速形成

在高宝华看来,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在疫情防控中被明显抑制的消费需求或将很快迎来“报复性反弹”,带动效果明显。

关利欣则表示,疫情防控期间商品消费大部分能够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得到满足,疫情结束后的反弹预期不会非常明显。但是,满足居民社交、娱乐等消费需求的服务消费支出则在疫情防控期间受到较大抑制,在疫情得到控制后有望迅速反弹,预期服务消费的反弹效果比商品消费的反弹更为明显。

在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过程中,哪些领域会成为新的消费增长极?高宝华认为,一是“宅经济”和“云经济”等线上消费仍将继续增长;二是疫情的发生倒逼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加强补短板、强体系建设,公共服务方面消费将会适度增长和升级;三是中高档居民消费和个性化、定制化的居民消费将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级。同时,随着“80后”“90后”和“00后”等日益成为消费的主流人群,个性化、定制化的居民商品和服务消费将会进一步增加。

关利欣分析,以下领域会成为消费增长极:一是汽车消费。新能源汽车、二手车等汽车消费潜力有望持续释放,成为拉动商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二是进口消费。居民赴境外消费受阻,在国内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品牌专卖店等消费进口商品成为主要的替代渠道之一,境外消费红利留存有望推动国内进口商品消费上升。三是线上消费。随着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和消费观念的调整,社区生鲜电商覆盖用户范围更广,线上医疗、教育和文化等服务消费迅速发展,线上商品与服务消费的占比均有望提升。